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加快推进低碳环保出行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其实在几年前,欧美一些国家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制定禁售燃油车计划,荷兰表示2025年禁售燃油车、德国将时间推迟到了2035年,法国定在2040年。
从这些国家计划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来看,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是箭在弦上了。然而口号喊得最积极的欧美国家,在实际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件事上似乎并没有那么积极。2022年,欧洲纯电动汽车注册量仅158万辆,其中德国47万辆,英国纯电动汽车销售26.7万辆。
(资料图)
相比往年,欧洲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明显上涨。但是和我国相比,这个数据就是小巫见大巫。我国虽然也有禁售燃油车计划,但只是在海南省进行试验,2030年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覆盖,国内其他城市依旧可以使用燃油车代步。
禁售计划相对滞后的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竟然是最高的,欧洲作为世界汽车的起源地,也是最早公布禁售燃油车计划的,为什么普及的速度却这么慢呢?难道它们只是在“喊口号”?
其实,外资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速度慢,属于正常现象。它们在燃油车市场的成功,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它们的转型就变得更加艰难。积累100多年攒下的技术,形成的专利红利,怎么可能说扔就扔?
大家以为车企赚钱就只是靠卖车?其实并不是,它们赚钱的渠道有很多,技术专利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发展了几十年,在核心技术上屡屡碰壁,就是因为那些核心的技术早就被人注册了,自主品牌绕不开,因此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被卡了很多年。
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即便是丰田研究了多年的混动系统,和未来主流的动力系统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国产车与合资车的起跑点是一样的,谁跑得更快就看自己的市场嗅觉以及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了。
研究新能源汽车就意味着要放弃以前已经获得的技术,合资车企获得的技术红利也会受到影响。俗话说:商人无利不起早,既然新能源汽车对于自己没有太多的价值,为什么还要积极发展?现在燃油车还能给自己带来利润,自然要以燃油车为主了。
当然也有不少合资企业看到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如此火爆,也尝试着进行了转型。比如大众汽车,ID系列车型上市时,口号也很响亮,并且对纯电动车型进行了大量宣传。可是ID系列车型的销量平平淡淡,现在大众的热情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其次,新能源汽车表面看似火爆,但未来的局势究竟如何谁也没有把握,合资车企也有可能是在有意的避锋芒。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其实就能看出,新能源市场容纳性高,但淘汰率也很高。这几年,已经有不少品牌“折戟沙场”了。
云度汽车、拜腾汽车,这些品牌都已经被拍在了沙滩上。今年,威马汽车也传出了停工、欠薪的传闻,这家挣扎了许久的新能源品牌或许也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了。还有自由家,因为缺乏生产资质,中途就夭折了。
新能源市场确实给大家提供了机会,但机会需要用实力才能抓得住,没有实力基本就是新能源市场的“炮灰”。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明朗,合资品牌没有转型,也是在观察市场的情况,避免碰一鼻子灰。
现在欧美车企开始转型了,连一直炮轰电动汽车的丰田也开始推出新能源汽车,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变了,如果它们还是停滞不前,那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抛弃。
市场的发展就是如此,只有抓住机遇才有机会上岸。你以为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是因为他真的觉得电动车会毁掉他们国内的经济?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还没做好准备就遭到了新能源市场的冲击,着急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降低碳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的主流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国产车企起步的比较早,加上国内给予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比较多,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普及速度才会这么快。合资车企如果真的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一定会比我们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