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住在海淀的妈妈,她们重视教育、论起升学来更是头头是道,因而在妈妈圈里,“海淀妈妈”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力。不过在下文作者看来,海外还有一群波士顿妈妈,她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也是熟稔于心。在择校升学上,“推娃爬藤”的“波士顿妈妈”,同样有着不输“海淀妈妈”的风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MiKi粥(ID: mikizhou52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丨mikizhou 编丨Lulu
我认识不少国际学校的家长,都考虑给小孩申请美高。
在他们看来美高是一条捷径,能够绕开国内越来越卷的美本申请,通过提前登陆美国,去抢颇受藤校青睐的半个学位。
这次走访波士顿的顶尖美高美初,我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探访波士顿的第一天,一位认识的中国妈妈,结结实实给我上了一堂择校课。
高尔夫能否敲开藤校大门?
这个波士顿妈妈在美国生活了好多年,有两个小孩,老大读康奈尔,小的现美初正在升高中。
目标肯定也是奔着藤校去,她跟我分享了自己精密的规划。
在读的美初是埃克塞特的feeder school,由顶尖寄宿男校Fessenden铺路,选的运动方向是高尔夫。
我有点惊讶,问这个妈妈为什么给男孩选高尔夫?我知道很多顺义妈妈带女儿练高尔夫,是为进顶尖美本储备,因为青少年组竞争池子小,相对容易出成绩,比赛如果能全美排名前100,大概率躺进斯坦福…
但男生打高尔夫竞争就激烈了,因为打的人多还得拼天赋,想出成绩非常难。
波士顿妈妈点点头,说确实如你所说,想要出成绩是很难的。
那为什么还给小孩选这条路?我非常不解地问她。
她微微一笑,那是因为顶尖的寄宿美高都没有高尔夫球场。
这是个啥逻辑?
波士顿妈妈说,你知道的,运动项目想出成绩主要拼时长。大家天赋都差不多,都不是老虎伍兹那种走职业路线的选手,谁在球场花的时间多,谁就能胜出。
顶尖美高没有球场,在读的小孩就缺少了竞争能力。想要练高尔夫只能自己在校外找场地练习,这就意味着只能选走读。
当然,寄宿生比例大了,就会影响到走读生的课外计划。
比如说,Middlesex的boarding占70%,那么学校的活动schedule及calendar就要以寄宿生可用的时间来安排。
比如周三中午12点后,不上课参加体育十六校联盟比赛,那么学生周六上午的时间,就要补回半天的课。
有的走读生比例在30%的学校,一般会把学生各种clubs活动安排在六七点晚饭后进行,到了周末还有团队活动。
走读生如果想参加这些活动,就要八点多后才能回家,而且往返学校也很耗时间,这样对于体育生来说,显然是不利的情况,这样哪里还有时间练项目?
但如果一所学校,走读生占比超过70%,学校给boarding安排的活动只有周末和平时的晚自习,就是为了要保证day students三四点后放学回家。
所以,她给小孩选了一所走读大比例高中,这样每天都可以练高尔夫,和其他顶尖美高打比赛占尽优势(场地限制TOP美高里选高尔夫的学生少),就容易出成绩。
美高读到最后一年肯定能选上队长,一下就能成为小孩leadship的武装。
听到这里我啧啧赞叹,波士顿妈妈搞教育绝对不输海淀家长:
不仅对各大顶尖美高特点如数家珍,还全盘掌握小孩优劣势,升学策略上思路清晰,以高尔夫为敲门砖,在看似没有路的美高内卷中,愣是开垦出一条爬藤之路…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对精明的波士顿妈妈来说,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她说自己小孩的初中,读是号称第一美高埃克塞特的feeder school,身边从来不缺牛娃家庭,但有人拿到Exeter的offer也未必会去,因为想的清楚,择校最终是为了拼大学,高中排名第一虽然好听的,但能送小孩进藤校吗?
虽然藤校录取每年都有20%左右,但里面优秀的小孩遍地都是。
学校资源再多也不可能聚焦在某个人身上,想要得到就只能各凭本事、杀出重围,做到某个领域拔尖。
但是,这谈何容易!
比如,众所周知的,藤校故事必选项是表现你的leadship,这其实有很多途径,社团里面当领导,体育项目做队长…
但在综合大校,比如1400多人的名校Andour,高能选手云集:想搞体育你拼不过特招进来的体育特长生;想办张校报吧,发现这条赛道上早已人海茫茫。
Andour光是社团就有300多个。学生只要找到辅导老师就可以开个团,开张新地图自己当王,就为了在美本申请的时候,有leadship的故事可以讲。
即便如此,在哈佛耶鲁的feed校里卷生卷死,每年也只有20-30%的学生能拿到藤校offer,还有70%的小孩吃够了人生苦之后成为陪跑。
他们是不够优秀吗?肯定不是。Andour的录取率比哈佛还要低。
但是,优秀的密度太大,优秀也变成了一种平庸。
与其在这样的学校里卷到怀疑人生,真不如退而求其次,在稍弱一点的学校里拔尖,享受哐哐往你身上砸的资源加持…
而且,就算资源不够TOP,GPA在校内名列前茅,孩子照样也有机会拿到藤校offer。
之前有个小孩跟我说,自己在国内读书成绩太差,爹妈看她读一本都费劲,直接送到美国社区学校,因为好的学校申不进。
毕竟那都是什么家庭在卷啊,"非富即贵"的措辞都是低估人家的实力。
进不了所以只能随便进个烂学校,她的数学简直弱爆!但就在这所社区学校,她在国内公立里攒下的那点儿基础,不用怎么学都可以直接碾压同学。GPA年级排名数一数二,最后她还申请到了顶尖美本…
气死国内大批家长,精心规划奋斗十年不如踩点踩得准…
还是那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爬藤是很卷,但成功的道路也不是只有一条,除非对自己的能力真的超级自信。
在Andour遇到的中国小孩,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出国前一直在北京的某公立国际校读书,但和她聊天一点儿都看不出她只在美高读了一年书——
选课侧重理科方向,社团搞的是人文社科,运动热爱田径和骑车,艺术特长会唱会写歌,光音乐社团就报了8个…
问她在美高忙成这样,会不会压力很大?她说,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儿,从来不觉得累!而且乐在其中,因为自己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
从顶尖美高走到藤校的都是这样的娃,苦哈哈地读书靠成绩进超级中学,有什么资本和人家拼?
ED的申请很重要
波士顿妈妈还指导我说,ED的申请非常重要,但很多家长都不懂。
顶尖优秀的小孩爬藤失败,掉出30名以外的学校,据她观察就是ED阶段没有搞好。
太多家长孩子想不明白,对于哈耶普斯的渴望太过强烈,于是把ED都当成试错机会,就想要赌运气一把——
上来就从哈佛开始申起,大概率会失败,因为竞争者云集,想杀出重围可能缺一点儿运气都不行;
然后退而求其次,再申的时候选自己的水平校,殊不知从哈佛池子里掉落的竞争还是激烈…
于是一败再败,最后随便拿个offer去读。
反而是那些一早就想清楚目标,不为大藤的名声折腰的小孩,ED选匹配自己实力的目标校,比如前二十的藤校,成功避开了顶流的高密度学霸竞争,最后反而被录…
所以,爬藤读美高也要捋清楚思路,藤校未必录的全是顶尖牛娃,但每封offer的背后,一定有个睿智的波士顿妈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