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思政课“大先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贵州开放大学校园风光(贵州开放大学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志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塑造学生具有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
(相关资料图)
思政课“大先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思政课“大先生”首先应是有信仰之人,进而方能讲好信仰。真正学懂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大先生”队伍的首要条件,也是思政课“大先生”把思政课讲得清、讲得透、讲得好的必然要求。思政课“大先生”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正确的政治判断力、深刻的政治领悟力和高效的政治执行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侵蚀,为大学生阐释真理,解答疑惑,提振信心,坚定信念。思政课“大先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做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捍卫者和守护者。
思政课“大先生”要涵养爱国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对人才提出了“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的殷切期望,要求“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胸怀天下,心系国家,情系人民,这就要求思政课“大先生”要涵养爱国为民情怀。首先,思政课“大先生”要有爱国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爱国是一个人最深沉和最自然的情感。加强思政课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一支具有深厚爱国为民情怀的思政课“大先生”队伍,就会教育和引导无数的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心怀“国之大者”。其次,思政课“大先生”要有民族精神。要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华民族精神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记在心坎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再次,思政课“大先生”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先于个人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调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才能教育学生把为国家和人民奉献毕生当作“得”一样去拼搏;把追逐个人功名利禄当作“失”一样去看待,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最后,思政课“大先生”要有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思政课“大先生”要将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以真挚的爱国为民情怀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引导青年昂扬向上,让青春在奉献和奋斗中熠熠发光。
思政课“大先生”要创新时代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才能紧跟新时代,才能解决新问题。思政课“大先生”要具备战略思维,要从战略的高度将思政课进行整体谋划,精确找准每一门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和育人定位,准确发挥每一门思政课的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思政课“大先生”要具备辩证思维,既要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还要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要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世界观与方法论,用辩证思维去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辩证关系,以“八个相统一”为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推进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教学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面对新时代、新教学环境、新社会现象,思政课“大先生”还要具备常学常新的创新思维,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打造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
思政课“大先生”要具备宏大宽广视野。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广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具备宏大而宽广的视野是思政课“大先生”解答学生疑惑、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思想的必然要求。思政课“大先生”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政课“大先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深的思考,客观分析世界局势,正确看待中国发展,坚定“四个自信”。思政课“大先生”应该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来源更加广泛,知识的储备更加多元。思政课“大先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载体,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小视频等方式,提升知识储备水平,提高知识驾驭能力。最后,思政课“大先生”要有宽广的历史视野,要养成历史思维,全面学习和掌握世界史和中国史,具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和展望未来的系统性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要能够将历史理论与客观现实融会贯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昨天的艰辛,今天的奋斗,未来的希望。
思政课“大先生”要坚守自律底线。思政课“大先生”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更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楷模,是大学生的一面“正衣镜”。要求学生做遵纪守法的人,思政课“大先生”就要知敬畏、守底线,绝不触碰道德和法律的红线。要求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大先生”就要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示范者,时刻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要求学生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思政课“大先生”就要将爱国主义牢牢扎根心中,常怀爱国的深厚情感,体现爱国的具体行动。要立志成为一名思政课“大先生”,就要以“一枚红烛,两袖清风”的廉洁自律要求自己,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鼓舞自己,坚定教育理想信念,遵守教学纪律和教学规矩,坚守自律底线,做到高度的自律。唯有“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书里书外一致”,才能达到“身正为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尊敬、爱戴、崇拜、模仿的对象,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思政课“大先生”要健全高尚人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和情感人格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实现铸魂育人的首要前提。传道者首先要信道,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思政课“大先生”应具备的人格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为师品格,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情感认知。思政课“大先生”要在涵养政治人格、修正道德人格、关切情感人格下足功夫。作为教育的第一课和扣好第一颗纽扣的重要一课,思政课不仅仅是传递理论知识的课程,更是传授带有明确价值导向,讲授关乎党和国家民族事业的方向性、政治性的观点理论的重要课程。思政课“大先生”要不断地提升人格特征中的优秀品质,扬弃不良人格特征,塑造出良好的思政课教师整体形象,用堂堂正正的、优秀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学生乐于效仿的模范人物,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承担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作者单位 / 贵州开放大学)
来源 / 2023年《当代贵州》第27期
编辑 梁诗吉
二审 孙琳佳
三审 吴文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