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思维,水墨画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已出版《山家清供》《节序同风录》《手绘古人的一生》等作品。
简约,是《手绘古人的一生》的风格
(相关资料图)
《手绘古人的一生》选取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人物,依次为唐武则天、宋赵佶、明朱元璋和清雍正,我是这套丛书的插图作者。
插图绘画是为文字服务的,在中国书籍里的插图古称“绣像”,可以描绘全部作品的“全景式图”,以及刻画部分内容的“取义式图”。画家以文本为依据,传达出自己的生命意识,比如我们在读到陶渊明的诗歌时,脑海里会想象一位文人手拿一朵菊花,是因为“采菊东篱下”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文学与绘画,他们是相互印证的。
这次创作经历是一次“有难度的转型”,所说的难度,是指除了既有的绘画基础以外,还要有书画史知识,并且要求绘者尽快找准各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将其运用于实践。我希望这套书能满足一般读者的历史想象,用风趣诙谐的绘画语言,轻松地梳理出庞杂的历史脉络与人物。
唐代属于中世纪末端,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发端,唐代和宋代在文化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君主地位的变迁,人民地位的变化,官吏录用法的变化等方面可以体现,《手绘古人的一生》是通过一代帝王的一生来看待这种历史的变迁。作为绘者,通过描绘日用器物、服装礼仪、场景陈设、装饰花边等细节来展示出这样的变迁。
以“王昭君出塞”这个题材为例,唐代阎立本画“戴帏帽以据鞍”的昭君图画,记录此图的北宋郭若虚批评为不尊重历史,帏帽兴起于隋代,汉代是没有这样的服装样式的。所以,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中,昭君穿着一身金代服饰也不足为奇了。十四世纪的青花壶所绘制的昭君穿着一身蒙古人的服饰,明末版画插图里的昭君是“锦尾双竖”的舞台装扮。清代华喦(yán)则画了如同《红楼梦》里王熙凤和史湘云的头套。这些“当代”式的表现手法,是昭君图像历久弥新的原因,也是画家得以不受史实、别出心裁的理由。即使郭若虚批评阎立本画的昭君偏离了时代特征,人们依然不断创造一位又一位的“当代”昭君,文学和图像世界里的昭君已经超越历史事实,成为一种具有开放性质的典范,昭君“因为被看见而存在”。
比如,在《文会图》里,众人在雕饰精美的围栏庭院里聚会,其中八位围坐树下的大案,坐具是藤制的圆墩,上有青绿坐垫。这种一群人围坐一张桌子的情形,在唐代《宫乐图》之类的作品里也可得见。从家具发展的历史观察,以往宴客时一人一张食案,席地而坐,个别分食的方式,已经转为同桌共食。大案上琳琅满目,有碗筷、杯碟等餐具,有苹果、桃子等食物,还有花形的装饰品,排满了整个桌面。
《文会图》表现的是徽宗的品位与爱好,“文会”的画题,比起十八学士的典故,更趋近北宋中后期以苏东坡为核心的文人集团所共同构建的审美精神,徽宗皇帝治国的终极理想,就是把“十八学士”等政治官僚都化为具有艺文修养的文人,能够一起流连诗酒,听琴品茗。
我会有意识地将这些图式抽离出来,进行排列组合,简化和再创作,运用在《手绘古人的一生》的插图创作中。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一共绘制了320幅插图,翻阅了大量古籍数据和人工图像,感谢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早出生20年,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典藏尚未开通在线资料,要一页页、一本本地查阅,两年时间是绝不可能完成的。
有些读者看完后,很喜欢书中插图的简洁风格,或许是因为自己非常热爱中国的古诗词,在插图绘画中,我主要想传达出一种如古诗词一般的简约风格,空一点,留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以此来加深其对历史的记忆,以朝代为时间,以故事为空间,是时间与空间的一种相互转化。从《手绘古人的一生》这套丛书中也能看到简约的风格。
与画结缘的美好回忆
回忆自己与画画的起源,那还是我五岁那年,在青少年宫的水墨班,我看到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画金鱼,寥寥几笔,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金鱼就出现在纸上,觉得好有趣,于是我就和妈妈说,我也想这样画画,从那时起,画画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过一段时间后,老师送给我一本《齐白石的水墨世界》,里面的虫草世界太迷人了,一笔下去,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小虾的骨骼分明,很难想象这是在宣纸上画的。中国水墨有一个特点,是不能修改,一笔成型,那是画家千锤百炼的结果,从此,我立志要一直画下去,让笔墨的精神长在手上。
会画画,同时也会观察生活了。我和姥姥住,姥姥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我就拿着毛笔和纸在花园里写生。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在花园里画小虫子的夏日午后……
画画对我来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对于未来,我一定是在艺术创作领域继续深耕下去,出绘本,写诗歌,进行大尺幅的水墨创作,拼接人生的故事之毯,身心实践的艰辛道路,最终是为读者服务,也是我遥寄自己的一份礼物。
(口述:宋思维记录:艾莲)
标签: